DSE 中史的考核範圍的確很大,但只要用正確的方法教導,取其精要處,大半年已經可以完成課程。
至於卷二,我認為某些選修專題的確是較難和內容份量較多。
比如說,全港最多學校選修的知識分子,內容份量比起其他選修專題是較多的,因為3揀2的機制,同學要讀至少4個人物才能確保能完成2條問題;想有得揀的話更要讀哂5個人物。但5個人的事蹟、思想是相差很遠的,所以真係要認真讀哂“5大件”野先可以收工。
但另一邊廂的制度史,唐、宋、明的科擧制度是類似的,讀起上利會比較省時。
這只是冰山一角的例子,我還有千千萬萬的証據顯示不同選修專題的難度是存在差異的。
所以每年我都會盡我所能去“誘勸”同學轉修我認為較容易、份量較少的選修專題。
每年的同學都會同一個疑問,就是:“我學校唔係修開呢個喎…會不會跟唔到…?😞”
我可以保證,不會。我教的話,簡單清晰易明,所以跟我轉修其他專題的同學,都表示4-8堂就可以搞掂一個自己完全無讀過的專題史,真係好神奇!
其實無他,只是我教書從來簡潔易明,所以我可以確保同學放心跟我轉修其他專題是不會存在“日校無教開,所以聽唔明的問題”。
#中史補習 #中史 #文憑試 #dse